接下来,我又给自己树起了第二个目标,那就是30岁,想在30岁的时候一定要在文学这块园地上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于是,努力奋斗,在这一过程中,我从外地调到了北京,也就是从草原来到了天安门前。
任何的事业并不像想像得那么容易,有时甚至是要走一段弯路的。虽然作品不再愁发表了,但想上一个台阶又谈何容易呢。应该说三十多岁的时候是个关口,不仅文学创作不顺,共处也很难受。在1997年,也就是我33岁那一年,我脱下军装,离开了部队。我脱下军装那一天,屈指一算,我在部队已经整整工作了16年。在人生的经历中,16年应该不算短了。青春年华和梦想都在了军营,可想而知,结出的果子会是种什么滋味。
转业之后,文学创作仍没有放弃,也许是这种徇情作用,再回首军旅岁月时,就多了许多的审美,大情大物都根植于其中。也就是说从1997年开始,我动笔“父亲系列小说”的创作,从《父母大人》、《父亲进城》等,到刚刚完成的《父亲和他的儿女们》,一共有十余篇。从我的军旅,到父辈的军旅,可以说是我经历的一个延续,也是我创作的一个延续。这种经历使我个人成长了,文学上也成熟了,一部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使我坚定了自己的创作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