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头子自然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了。看来,这孩子是收留对了。
每每抽着烟锅,躺在竹椅上时,眼前这一幕幕让他情不禁地想起自己小时候苦练功夫的情景,以及他发狠训教小云天和小云鹏的情景。时光真是快,一晃,他也迈进六十的门槛,可昔年练功的情形,倒好像就发生昨天。那时候苦是真苦,现在想起来却觉得甜丝丝的。
眼前这几棵好苗子,让杨慕侠既想到了从前,也想到了今后。但愿这杨家第三代传人,也会扛起“杨无敌”这块金字招牌。
不过,老头子心里总是还揣着一个遗憾。也可以说,那已成了杨家几代人的心愿。那便是盼着家门能出个武举,能拿回个武状元,这才算是光宗耀祖。而这副担子,一早就落到杨云天身上。
为此,他还特别叫长子去读过私塾,因为武考的时候有“内场”,那是要考试策论武经的。没有点书文底子,别说是会试殿试了,就是童试乡试也应付不下来。
大清的武考,自顺治三年开科,到光绪十二年,距今已出了一百一十位武状元。其中,直隶省最多,足足占了三十二名,比第二名的山东省整整多出二十人。由此可见,直隶一带尚武之风甚盛。杨家既然扛着“无敌”之名,自然也盼着在武举场上取得功名。
自顺治甲申年起,各省便定下武乡试只选在子、午、卯、酉年。武会试则选在辰、戍、丑、未年。明年便是光绪辛卯年,杨云天要参加乡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