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鸿门宴中,刘邦就是巧妙地利用模糊语言救了自己一命。这里,范增企图陷刘邦于进退两难的境地,然后假名杀之,其计策真可谓刁毒。然而,刘邦则更为高明,他巧于心计,运用模糊语言应对,并借此表白自己俯首听命于君,这就使项羽找不到任何杀他的借口,最后只得放了他。
“拒绝”是一种艺术,当领导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办不到,不得不拒绝时,就可以“模糊表态”。当然,并不是凡事都得“模糊表态”。该明确表态的也含糊其辞,那是十分错误的。那么,遇到什么样的问题,在什么样的情况下,用“模糊表态”的方式呢?
一、情势所迫,不得已时
有些事情碍于某种情势或某种关系,不便把话挑明,你可以说:“这件事比较棘手,让我看看再说。”这样就给自己以后的态度留下了回旋的余地。有些经验丰富的人遇到这类问题,会用几句幽默话语,如引用一则寓言故事或一则笑话,而不作直接的回答,留给对方去思考、寻味。这可说是“模糊表态”中的高手了。